第137章 我有一法,可令境内人人食肉糜_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
顶点小说 > 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 > 第137章 我有一法,可令境内人人食肉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7章 我有一法,可令境内人人食肉糜

  第137章我有一法,可令境内人人食肉糜

  客厅,郭谊命人上了茶来,典韦也很识趣的到门外站岗,诸葛亮则是在侧屋的屏风之后,于一张小案几上,准备记录对话。

  郭谊的下垂手,是一位身穿裙袍的女子,束腰紧缚,因此看得出来腰身纤细。

  且屋内燃着火炉,房间颇为暖和,所以已经将温度升高了,这女子便脱去了外衣。

  里面是偏于桃花色的衣裙,肤色白净,眼眉较为向下,但鼻梁却挺,若是仔细看的话,笔尖上还有些发红。

  郭谊总觉得,她眼睛这么大,若是做个斗鸡眼一定很好看,再能吐……

  罢了,不能这么想。

  不是待客之道。

  “君侯不要官职,只为民请命,其实已经十足令人敬佩了,在下来此,乃是有些事情相求。”

  她自称在下,郭谊听来有一种奇怪的意味,就像看见一个女子男相的英姿者,不过她本来就高挑,又因才学颇多,所以气质儒雅,一举一动都有书卷气。

  这是蔡琰,字昭姬。

  乃是蔡邕之女,也是刚刚获请为女博士的才女,无论音律还是诗赋,都颇有名气,可惜不是男儿身。

  不过为了这样的才女,也特设了女博士这样的职位,表彰其作著之能,不浪费其才学,当然,这只是曹操为了安置她的一种做法罢了。

  “谬赞了,”郭谊谦虚的拱了拱手,也不再多看,只是语气轻快的道:“有何事,尽可说,谊当尽力而为。”

  “此前听闻,君侯和慈明先生,乃是故交,而君侯在汉滨时,曾以才学令慈明先生敬佩,故而交托毕生所学,但君侯不屑于用,可是如此?”她声音也好听,好似是有律动一样,缓慢轻重都相宜,听来十分悦耳。

  搞得郭谊都想一起温柔的说话了,这种人你跟她聊上一天,都不会累,因为她懂得如何压住调节。

  跟着节奏走便是,而且还有一种通透感。

  “不是,传得好生离谱,我可没让人出去这么传,”郭谊差点一口茶喷出来。

  不知道谁传的,怎么现在外面都是这么说的吗?我让老头敬佩?还不屑用?

  我配吗?我不配。

  “这样吗?可不管怎么说,慈明先生都是君侯的老师吧?”

  “嗯,可以这么说,”郭谊点了点头。

  “如今曹公担任丞相,许都之学应当复兴,家父曾留下的四千余卷书籍,在这一路来时基本上已经遗失了,故而想寻书籍,君侯如今为许都尉,可否帮忙留意?”

  “小女子感激不尽。”

  “可以是可以,但——”郭谊说到这,稍稍停顿了些许,面色有些为难。

  “君侯有什么顾虑?”

  蔡琰眨巴眼问道,她也是不想再欠曹氏人情,才来求郭谊的。

  在许都家中思索了很久,她不想马上去河东嫁与卫氏,虽然有婚约在身,可父亲死去不到三年,她还想要效法古贤守孝三年再谈及自己婚事。

  但是遗失所藏书籍、编著典册这事,一直在心中耿耿于怀,蔡邕的这些书,应该是古学派的经典核心,蕴含了儒道的许多至理学识,学子若是拿到,欣喜若狂。

  若是粗浅之人拿到,当做柴烧了,那可就糟蹋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了。

  而且如果日后能够传于学,这不是功绩能表明的,这应当算做是功德。

  “我不能白忙活,”郭谊实在的看了她一眼。

  两人就此愣住。

  然后蔡琰噗嗤一声笑了,“君侯真的,真的只是要一些回报吗?”

  “方才是为了回报,所以发愁?”

  “那不然呢?”郭谊咋舌道,脸色也轻松了下来,“若是我帮了你,我们就算是同伴了,既是同僚、也是同学、还是同伴,你岂能让自己的同伴有劳无获呢。”

  “好,好的呀,”蔡琰连忙点头,明媚的眸子盯着郭谊看,“君侯且说,想要什么回报?”

  “呃,我听闻,昭姬姑娘应该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,那些书籍就算是寻不回来,应该也铭记于心。”

  “过目不忘……”蔡琰的脸色一下发苦,然后惨淡的挤出笑意,摇了摇头:“君侯误会了,这世间哪里有什么过目不忘,那些书籍乃是昭姬不断背诵,只是记得较快而已。”

  “四千卷,有三千余卷可复写出来,但数百卷未曾牢记,仍旧要寻回……”蔡琰的话已经说出了现在的难处,她一个女流之辈,能够得曹操举为女博士,已经算得有安置了,再去令人寻找,很难。

  郭谊听完这话一下就轻松了起来,“那没事,我若是寻回一卷,昭姬姑娘就让我看一卷,怎么样?”

  这对于郭谊来说,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。

  从来读书就是获取各种学识、提升能力的最基础途径,虽说不能让郭谊的武力不断增长,可是却有学识、智力、政治等,都有所长进。

  蔡琰陷入了迟疑之中,郭谊这话看似不算什么要求,但他若是能记住,该当如何?但总不会有人真的能过目不忘吧?

  难道说,郭谊只是随便找个理由,让自己能有得赚取?便不会让人觉得是刻意相助?

  蔡琰不相信世上有这样洒脱大度的人,但这是郭谊,他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,在百姓之中几乎可以当做供奉一般,设庙朝拜。

  “那,那可以啊。”

  蔡琰松了口气,思索良久之后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
  郭谊看谈好了,也就不再多言,之后命人留意便是,向各处的商贾求购回来,但他心中还是有疑问的,譬如蔡琰是如何从长安到许都来的,之前早早就听说她到了陈留、鄄城等地。

  按道理,她应当是无法来到这么远的地方,这年代出郡就好似出国一样,在半路说不定就被杀了。

  蔡邕在长安被王允等斩杀之后,恐怕她也只能留在长安躲避,然后随友人或者是父亲旧友辗转周围的乡里村落,断没有一行可以穿越数百里,近千里到兖州来的道理。

  而且,她不是要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吗?!

  “昭姬姑娘,能不能告诉在下,是如何回到兖州,又到许都来的呢?”郭谊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。

  蔡琰愣道:“曹公接的,当初曹公去长安朝贡,而后便顺便打听了在下所在,然后托友人接了回来。”

  “曹公恩情,在下铭记于心。”

  蔡琰微微欠身,神情似有些忧虑,但还是看向郭谊笑道:“我还听闻,当时是君侯力荐朝贡,以彰显曹氏名声,和长安诸多公卿能得暗中联络,由此这契机不也是君侯所给的吗?”

  “那伱更该默写书卷给我看了,我看,我每寻回一卷,你就加写到两卷,如何?”郭谊急切的说道,听蔡琰的话后连忙见缝插针。

  “这,这……”

  蔡琰眼眸晃动了一下,她实没想到郭谊是这么个男人。

  只能点头,语气柔和的道:“倒是无妨。”

  郭谊咋舌了一声,大呼后悔,看蔡琰这么好说话,心里一下就不高兴了,“早知道说四卷了,估计她也不会拒绝……”

  可惜。

  说完之后,郭谊立即起身,仿佛是要出门一样,蔡琰还坐着略微愣神,莫名其妙的看着郭谊:“君侯可是要出去?”

  “不错,衙署十分忙碌,你可以在家里等我,我这院子又大又舒服,随意逛逛便是,家妻曹宪在后院,昭姬姑娘应当也是认得她的,丞相是蔡公的半个学生,和你便是……姐妹?兄妹,那么他的女儿,唤你一声姑姑不算什么。”

  “姑姑,郭儿去忙了,你去后院吧。”

  郭谊理顺了这关系,立即就起身了,把蔡琰晾在了一边发愣,然后叫上诸葛亮准备出去,这蔡琰顿时有些茫然。

  然后就陷入了苦涩摇头之中。

  “君侯,小女子也当回去了,”她盈盈一礼,本打算和郭谊同行,不过郭谊让她先行等候片刻,到侧院去换了一身衣服,穿着是黑色的皮裘大氅在外,里面却是一件单薄的普通布衣,并且脚下也是朴素的布鞋,肋间还挂了一顶草帽。

  这穿着和刚才完全不同,蔡琰以往见过不少名士,也有年轻人,多喜锦衣,喜好装点于外在,且注重礼仪。

  但郭谊务实一些,和那些人的感觉完全不同,虽是几句话占了她点便宜,但后来论辈分不也让自己占回来了吗?

  莫名其妙的就和他沾亲带故了,显得很是亲切,实际上两人年岁并没有相差这么大,应当是年岁相仿,或许郭谊还要年长些。

  哪里能做他的姑姑。

  “君侯,穿成这样是打算去何处?”

  “衙署内的事,交由典韦操训,同时安排巡守,所以不需担心会有乱,我还要一任乃是典农中郎将,明年既要开春,除却粮食之外,还可再增产肉食,当年我在兖州时,曾经向主公表态,要勤于公务,专研民生之法,令百姓都可吃上肉。”

  “如今偶然得了一学识,且也做了足够的试点,应当把学识都传出去,令各郡得以效法施行,那么自明年起,在畜牧一业或许能够有所建树,到冬日时,便能得些增产了。”

  “哦?”蔡琰简直闻所未闻,“君侯还有这种本事?”

  “对,”郭谊爽朗的笑着,似不好意思般挠了挠头,“我在朝堂上与人争权夺利极少得胜,所以才被复中郎将之职,有功却难以擢升,乃是性格问题,我认为和出身门第也无关系。”

  “但是,很多人总觉得,身居高位方才能做治世之学,其实我认为不然,”郭谊的表情逐渐认真了起来,在同行到府宅门前的路上,和蔡琰深谈起来,“治世之学,首先要入世,我们在田土之间,乡里阡陌而走,方可通晓原理,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学识,然后将恶政,或者欠收时节当做政之病症,以此来对症所思。”

  “只有这样,才能有所效用,如果按照经学的各种治理学说,立即就上了高位,那法子确实不会有错,毕竟都是先人留下来的经验和心得,但是此一时彼一时,不可同日而语,还是要因地制宜,才能有用。”

  “所以我觉得,我能够继续回归于乡土,不受朝堂争斗而染,其实也并非是一件坏事。”

  郭谊说完,对蔡琰笑了笑。

  这一笑让她直接呆愣住了,嘴唇稍稍颤动不知该说些什么,这个人好似,心性不是一般的好。

  实乃是笃实之人,而且务实不务虚,这番话往大了说是循儒学之本源,往小了说是郭谊知道民心在民间。

  朝堂上争夺,他根本不需要。

  在朝堂上争名夺利,最终只能得一个名声,或者是虚衔官位罢了,但他若能够真正用才学去造福于民,令境内增产,这个能力就属于是对曹公相助极多了,乃是中流砥柱般的倚仗。

  到最后还是要因功绩,可以分得极大的利益。

  在蔡琰看来是这样,因为她的心思冰冷了许多,已经不信这大汉还有多少真正为民之辈。

  郭谊,或许是接近之人,但他依旧还是会取利的,也不算是纯正的君子,但至少比起很多伪善无能的人要好太多了。

  “多谢君侯,小女子学到许多,改日再来拜会。”

  “好,改日,改日。”

  郭谊平静的点了点头,同时笑道:“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。”

  “当然不会忘。”

  蔡琰拜别了郭谊,上了马车后回去府邸,在车上依旧还在想今日的事情,其实来拜会郭谊,也是曹操暗中授意。

  当时蔡琰在府邸之中,想到了家中书籍遗落之事,一来不愿立刻告知别人她能默写出来,只是任由传言四处走传。

  二来也是想看曹操对此是否有兴趣,毕竟这四千卷,在而今也能代表了经学古学一派的某些传承。

  今学是官学,那么古学主要在于“通经识古”,与今文是不一样的,郭谊师承荀爽,其实是承袭的古文学派,所以曹操才劝她来和郭谊聊聊。

  当然,蔡琰也不知道,其实曹操一瞬间就明白了她这里有东西可以骗出来,于是打算让郭谊去骗。

  这小子记忆力极好,简直非人也,任何书卷只需听一遍,或者看一遍,一定就能记住,到时候两人越聊得多,他们也就可以得到更多。

  蔡邕所藏家学,在乱世当然不重要,可若是等乱世稍有平定时,曹操可以靠这个,笼络境内大部分学子之心,且让他们在麾下为学,重修学统复兴,形成多种流派。

  这件事,现在看不出什么来,可一旦学派有正统在许都,在今后的数十年内,学子人才将会源源不断,这是长远之学。

  “他找一卷,我就默写一卷,让他看看也无妨,郭谊本是古文经学派……不对,他善于治政,会不会其实他更倾向于今文学?”

  蔡琰一时有些迷茫。

  “也不对,他的思想,还是以识古晓理为主,善循本源……”

  蔡琰双手在身前放着,双手食指不自觉的纠缠,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,最后才明白一个道理:现在还能有地方作著传学,怕已经是幸事了。

  如果没有这些诸侯镇守大汉故土,让羌胡侵入得逞分食大汉,哪里会尊重这些学说文明,弃之如履耳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xs9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xs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